什么样的网站受欢迎,如何建设受欢迎的公司网站,下面就给大家分析下如果建设制作企业网站。
企业为什么要建网站?这个问题看似多余,建网站当然是为了让别人使用方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有些网站就像是用水泥加砖头砌成的墙一样,无数冲浪者如玻璃前的苍蝇,频频碰壁,无功而返。万维网的先行者之一Jakob?Nielson曾说过,“在互联网中,易于使用是第一原则,其次才是金钱,因为网络收益几乎全部由其易用性所决定。”既然有这样的法则,难怪世界上众多的科学研究人员都在不遗余力地寻求使网站更容易使用的路径。
施乐公司设在美国加州的研究机构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那里的研究人员卡尔德博士从生态学得到了优化网站的灵感。卡尔德博士是一名认知心理学家,他认为,一个网上冲浪者在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和动物在丛林中寻觅食物的行为极其相似。如果你仔细观察网民在网上逗留时的行为,你就会知道他的喜好(相当于动物喜欢哪一类气味),以及他在搜索哪一类的信息。例如,如果一个网民一开始浏览有关浪漫晚餐的内容,然后又订购了一筒冰淇淋,他(或她)接下来很有可能是去点击一个有关香水或蜡烛的链接,而不大可能去对铅笔或胶水感兴趣。
世界最著名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Amazon.com)在揣度消费者的心思方面也有动作。亚马逊利用特殊的程序,通过分析其网站消费者的浏览行为,来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这样,亚马逊就能知道哪一种商品对某一个浏览者最有吸引力,从而可以向他们推荐。
为了了解一个网站的用户方便程度,卡尔德博士特地编制了一个名为“侦探犬”的程序。“侦探犬”在工作开始时,先是将网站上的所有单字及其相关链接都浏览一遍,并记下它们相应的“气味”。这种“气味”对于计算机程序来说实际上是数学上的向量,在这儿,它有三个要素组成。第一个要素就是网页上链接条上的文字,第二个是引导网民去往链接的句子,第三个就是链接所指的商品。这些向量可以相互间进行比较,这是通过比较它们所包含的要素有多少是相同的,附带条件是第一要素之间的匹配要高于第二要素,第二要素高于第三要素。
当一个网民上网点击时,“侦探犬”就会得到一个单词或词组,比如说一个商品的名称(相当于在“侦探犬”的鼻子前挥动一下逃犯的手帕)。接下来,“侦探犬”就会循着那个单词或词组的“气味”痕迹追踪而去,直到找到那个商品为止。如果这个商品正是消费者所要的,这个网站设计得就不错;反之,如果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或者根本没发现,则不敢恭维这个网站。
其实,这个程序就是要求网站的计算机检索程序要与人的搜索方法相一致。一个网站在设计时,最佳的选择就是充分参考它的使用者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方便使用者,而且也只有这样的网站才能给其主人带来利润。